2010 年之后,一切围绕着移动互联网的社交

发布于: 2017年04月07日 16:24:13

2009 年底,我很幸运进入了证券行业,成为了一名机构销售。由于销售的工作就是需要和客户及时沟通各种信息,也见证了整个社交工具的变化。从短信,到飞信,再到今天的微信。

最早我们都是给客户发短信的,有一个什么重大观点,就发一圈短信给客户。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比较勤奋的销售,每个短信会单独发,前面加上客户的名字,让人有被重视的感觉。到了后来,有人跟我说其实飞信很方便,我又开始尝试飞信。其实飞信就是可以用PC操作的短信系统,我们不再需要用手机来打字(那时候手机打字很不方便,屏幕也很小)。而且发飞信不要钱,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群发短信的人来说,解决了很大的痛点。然而,这一款当年杀手级的应用,最终也快速陨落了。

移动互联网时代中,用户体验是根本。而随着用户体验的变化,公司需要迅速做出反应,不断改善产品。从这点看,通过中移动推进的飞信本身就有着国企基因,也是其最终失败的根基。飞信的崛起和衰弱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。最初中移动通过其强大的用户覆盖网络红利,迅速推进飞信,让飞信基于中国移动巨大的用户成为当时最大的移动社交产品。然而,飞信的失败也正是来自于中移动封闭的系统。从整个 2007 到 2012 年,飞信一直只是针对中国移动用户的一款产品。中移动更多看重的是其用户活跃度,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长。而没有去思考打造更好用户体验。更重要的是,飞信从某种意义上是一款革命运营商短信业务的产品。其发展越好,对于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打击会越大。很显然,当时飞信想着是如何快速商业后,这种思维模式在“免费”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下,显然低了一个层次。最后,作为一个国有企业,其产品更新也需要管理层一级级审批,无法做到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反应。

飞信的陨落也代表运营商对于通讯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。腾讯最早的变现来自于基于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。但是十几年后,运营商已经逐渐被管道化了,这时候再长期绑定运营商就是重大的战略失误。同时,这时候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来临:1)网络带宽的全面崛起,大部分地方都已经实现了快速上网;2)移动手机的全面普及,从iPhone开始,到后面的三星Galaxy, HTC手机,以及第一代小米。

微信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起来的。我是很后面才用微信的,那时候听到的就是很多券商分析师已经建立微信群了,在里面分享各种信息,交流也很活跃。那时候见什么人,都是拉一个微信群。这是微信最早的红利期,整个移动社交中,信息还没有过载,大家希望的都是通过微信能够迅速分享信息,并且捕捉到朋友的近况。

对于腾讯来说,微信也是一个革命性的应用,帮助他们获得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。通过看《腾讯传》,也能明白张小龙当时仅仅带着十几个人和雷军的米聊在竞争。由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有典型的网络效应,时间的快慢就非常关键。后来阿里也开发出了来往,但是这时候大部分用户都已经上了微信,来往要获得活跃用户就非常难。

当时每年的新年拜年都是最能体现社交应用的场景。最早的拜年都是通过短信拜年,一般会群发许多短信,告诉对方自己的存在。到后来,许多人直接通过飞信来拜年。再到过去几年,基本上就是发微信,甚至用微信的红包来拜年。在移动互联网社交起来的几年时间后,运营商越来越开始被边缘化了。


上一篇:《腾讯传》感悟:我与企鹅的20年

下一篇:腾讯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? 未来的互联网还会如何变革?

填写您的项目需求给我们。

*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,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。